搜尋此網誌

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人物介紹-杜甫

杜甫

杜甫與


生平

杜甫家族出於

杜甫外祖父母均為李唐皇室之後,杜甫外祖父之母是


早年

杜甫早年的生活情況歷史對其知之甚少。杜甫生於

杜甫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自稱「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因有神童之目,遂至「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杜甫在青年的時代曾數次漫遊。十九歲的時候,他出遊郇瑕(今山西

入仕

天寶

天寶十載正月,玄宗將舉行

流離

就在這個月,「

當年冬,杜甫由華州赴洛陽。二年春,返回華州,正值唐軍九節度使鄴城戰役使郭子儀六十萬大軍潰敗,朝廷大肆

入蜀

十二月初,杜甫於無奈之下再次逃難,攜家離開同谷入蜀,於年底抵達成都,時任成都尹的

他和嚴武之間亦發生過矛盾。嚴武性格暴烈,《

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退出嚴武的幕府。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於五月離開成都乘舟南下,經嘉州(今四川

大曆三年(768年)正月,杜甫攜家出

杜甫的逝世至今都是學術界討論的一個話題。一些專家認為杜甫是因糖尿病而死,並在杜詩中找到證據,「我多長卿病,日久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孫城」。長卿病是指


作品集

杜甫詩「有集六十卷」,早佚。


特色

取材

思想

手法

語言

體裁

杜甫大量創作七言

風格

杜甫的詩歌在語言上,普遍認為具有「沉鬱」的特點,「沉鬱」一詞最早見於南朝,「體沉鬱之幽思,文麗日月」,後來杜甫更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語言,「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杜甫「對中興濟世的熱切,對淆亂乾坤的指斥,對橫行霸道的憤慨,對漂泊流離的悲傷,對生靈塗炭的悲憫,對物力衰竭的惋惜,對博施濟眾的讚美」,而正是這些沉重情感的表達,使得杜詩的語言趨於「沉鬱頓挫」。

吳沆

杜甫的詩歌兼備多種風格的,

唐代的大文學家

杜甫的詩歌在格律上,具有鍊字精到,對仗工整的特點,符合中國詩歌的「建築美」,例如「

杜詩有詩史之稱,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晚唐,「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為詩史」。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人有以史事注杜詩,認為杜詩為紀實的詩,可以補史証史,所以稱為詩史。這種說法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視詩的情感特性。另一說是,杜甫之所以號詩史,因其悲天憫人,感時傷事。

但也有不喜歡杜甫詩者,


影響

中、晚唐寫實詩人如

杜甫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自白居易後,影響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