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人物介紹-琹涵

 琹涵(1949年2月16日),台灣作家,「琹」通「琴」字,原名鄭頻,籍貫廣東汕頭潮陽

屏東縣屏東市出生,在高雄市小港區台南縣麻豆鎮長大,台南女中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結業。

曾任國文教師,曾任教於臺北海山高中臺南白河國中。創作許多散文,作品《酸橘子》被選進臺灣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

生平

率真、坦誠的琹涵坦白的說,其創作的原動力來自「母親的期許」。

琹涵的父親,在她童年時期在糖廠工作,時常因職務調動必須帶著他們搬家。

她說:「童年最大的記憶就是在『失去』,不斷地失去熟悉的老師、同學、朋友。」

成人之後回想,童年回憶雖充滿著不安定卻也有豐富的收穫。

由於幼年的顛沛流離,母親就是她最穩定的支柱。琹涵的母親,幾乎將一切奉獻給了家庭,放棄了自己所有有可能的發展。

母親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豐富的才華,輕易地便能夠看出琹涵文章中的錯誤及缺點。

曾是「文藝少女」的母親將對生命的熱情全部灌注在兒女身上,尤其對身為老大的琹涵投資更是多。

他始終認為「老大教的好,弟妹自然會仿效」,到後來才發現每個孩子其實都是截然不同的個體。

母親從她很小時,就陪著她閱讀、去圖書館、教她如何使用郵購買書,全心全意栽培她向創作之路前進。於是,入小學後,琹涵開始投稿。

一直到大學畢業後開始教書,忙碌的生活幾乎佔滿所有的時間,因此這階段的寫作,比較像是為了向母親交差,並不確定自己要走上文學創作之路。

真正下定決心要創作,是在民國六十八年,琹涵弟弟考上公費留學的時候。

身為老大的她,一直有著強烈的使命感,認為姊姊應該做弟妹的好榜樣,

然而因家中經濟不允許她繼續唸書,她才開始認真思索:寫作是否能成為她邁向成功的另一條道路?

於是她給了自己目標︰「一年創作一百篇文章!」。熱愛教書與寫作的琹涵,便在工作與生活之中堅持創作。

這時琹涵三十歲,是她人生的分水嶺,因為她訂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她說:「彷彿內心有另一個沉睡的我被喚醒了,而那個我是勇敢樂觀、不怕失敗,充滿了熱誠和自信。」

琹涵已從教育現場退休多年,擁有更多的時間閱讀,與同學、好友聚會、談天。

現在,她覺得有一個良好個性是重要的。「在孩子求學過程中,重要的還是培養一個健全的人格,人格一旦扭曲將是社會沉重的傷害。」

寫作風格與觀點

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並有詩、傳記與兒童文學等作品。

早期之作勵志色彩濃烈,而後轉入生活化,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呈現、生活中對周圍人事物的觀察,取材更見寬廣。

文字清麗雋永,內容情真意切,因為自然誠摯而動人心弦,充分表現了親情、友情、師生之情,映照出澄澈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懷。

不論寫人、事、物、景,莫不基於愛和同情,常映現出澄明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懷。

寫作使她的人生更篤定,能夠向世界傳達出無限溫柔與關懷,積極、奮發、樂觀、進取的思想種子。

寫作使琹涵具體發揮「服務的人生觀」,使她的生命從此更有意義和目標。

作品曾被選入國中國文課本及海外僑校指定教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