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2月9日 星期日

人物介紹-劉墉

劉墉(1949年2月26日),原名劉鏞,號夢然。生於台北,國際知名畫家作家教育家 。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廈門大學客座教授。
出版小說散文著作一百餘種,被譯為英、韓、越、泰等國文字發行,作品收錄在兩岸中小學教科書,是華文界著名的暢銷作家。曾在國父紀念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北京畫院、浙江美術館、遼寧省博及美國各地美術館舉行個人畫展三十餘次,中英文藝術論著在全球發行。他也是慈善家,長期資助兩岸公益團體,幫助貧困學生並在中國大陸捐建希望小學四十所。

幼年經歷

劉墉的生父本為浙江人,姓姚,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劉墉的親生祖父姚筱樓曾任臨安縣知縣
劉墉自幼被抱養於劉家,由養父劉世駿撫養,所以改姓劉。但1958年劉世駿逝世,當時劉墉才9歲,其後劉墉與養母劉陳淑華相依為命。1962年,劉家中不幸失火

求學歷程

劉墉學歷為臺北市立龍安國民小學畢業、成功高中畢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師大)美術學系學士、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班研究。
1971年,劉墉獲得中國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與台師大「進德修業獎」,大學未畢業已與台師大同學畢薇薇結婚。1972年,劉墉台師大畢業、被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聘為美術教師,兒子劉軒出生。 1972年,劉墉主持中國電視公司(中視)益智節目分秒必爭》,這是他首度主持電視節目。1973年至1977年,劉墉應聘為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記者及製作人。
劉墉應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參加當代畫家畫展及全國美術展。1976年,製作中視政論節目《時事論壇》(曾獲得第13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社會建設服務獎),並被《綜合電視週刊》選為「最受歡迎電視記者」,隨即辭去中視記者一職。1978年,應聘為中視駐美國代表,被推薦赴美講學,任維吉尼亞州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1980年,成為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教授;同年把劉軒也帶去美國生活。1984年,獲得全美中華婦女聯合會「傑出貢獻獎」。1985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班,主修藝術教育。1989年,女兒劉倚帆出生。

移居美國

1990年,劉墉移居美國紐約州長島,應廣電基金公共電視節目製播組邀請返回台灣評估公共電視專題節目《中國文明的精神》企劃案。1991年,向聖若望大學請假三年,應廣電基金邀請返回台灣,成立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並自任發行人,擔任廣電基金專題節目《中國文明的精神》腳本編撰工作。同時在台海兩岸從事公益活動,在中國大陸偏遠地區捐建希望小學四十所。
劉墉是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大概分成兩類,一類是處世散文,另一類是溫馨勵志散文,用詞平實近人,被譯為英文、韓文、越南文、泰文等文字出版。他的散文書常是華人地區暢銷書,當中有入選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的文章,例如《肯定自己》中的〈你自己決定吧〉。
劉墉1964年(15歳)即獲得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全省學生美展」大學高中組第二名教育廳長獎。1968年以第一志願考取台師大美術系,1971年獲得系展第一名教育部長獎。1972年應邀參加「亞細亞現代美展」。1974年開始應邀(免審查)「全國美術展」。1978年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推薦前往美國巡迴畫展及講學,應聘為維州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1980年開始擔任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達十年之久,出版中英文繪畫理論作品十餘種,並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三十餘次,作品由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國父紀念館國立中正紀念堂國立臺灣美術館浙江美術館遼寧省博物館及海外許多博物館收藏。2007年開始作品連續進入香港蘇富比、紐約佳士得、匡時、保利等國際拍賣。紐約水雲齋、臺北羲之堂、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中華書局、遼寧省博物館等出版有《劉墉畫集》、《劉墉的藝術世界》、《劉墉的情與藝》、《書卷江山──劉墉作品集》、《像畫一樣美麗》、《夢筆生花——劉墉畫集》等畫冊。
劉墉在繪畫方面的最大成就是獨創噴染皴擦法,將現代噴墨技巧與傳統國畫皴法結合,他的沒骨花鳥則被國際藝評家讚賞有過於惲壽平。他最著名的藝術理論作品是以《Ten Thousand Mountains》專著實證中國繪畫的符號象徵主義,並在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的獎助下為黃君璧、林玉山撰寫《白雲堂畫論畫法》與《林玉山畫論畫法》,為大師的畫學做傳承的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