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人物介紹-夏曼.藍波安

        夏曼·藍波安達悟語 : Syaman Rapongan,[2] 1957年10月31日),漢名施努來,是一位臺灣達悟族作家。

        夏曼·藍波安是蘭嶼島上第一個不靠保送,而憑自己實力考上大學的高中生;大學畢業後他留在臺灣北部工作,從事於各種零工,也開過計程車謀生。他曾經滿懷理想抱負前往臺灣本島,但是,在1989年,他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 : 蘭嶼;因為,他感到熟悉祖先的生活方式才得以找到自己、肯定自己。

        因為總覺得找不到自己,他用十年的時間去觀察自己的民族。他發現無論是漢人或西方人類學者的民族志文獻,都有一些錯誤,因此認為應該替自己的民族留下一些文字記錄。於是,他進入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繼續深造,並獲得碩士學位。

        2003年3月,夏曼·藍波安的人生再次遭逢重大變故;在一個月之間,他接二連三地喪失了母親、父親、大哥三個親人。這對他的打擊相當大,也讓他一直思索著自己該何去何從。 2004年,在入選文建會「全球視野文學創作人才培育計畫」後,他提出了「南太平洋夢想之旅」。

        他曾是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並另創辦一間以發揚蘭嶼達悟族文化為核心工作室島嶼民族科學工作坊

        他的作品是從真實生活中建構起的文學世界,以深情的文字表達出臺灣原住民的文化該何去何從,並展現出達悟族的內在精神和面對自然的崇敬態度。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補充資料-陸蟹

「陸蟹」,顧名思義就是指生活在陸地上,日常活動不受潮汐影響的螃蟹。但是陸蟹大多仍不可離水太遠,除成蟹本身對水份需求外,小螃蟹由於體積小,水份更易大量蒸發,也更需待在潮濕有水的環境中生活。陸蟹一般為夜行性,但也會選擇白天雨後出現在地表活動,且大多挖洞做為休憩及避難所,此時地表活動時間與環境及洞內的濕度均較為高,也可減少陸蟹水份散失。陸蟹會有集體降海的習性,抱卵的母蟹會在同一天,一同到海邊釋放孵化的幼蟲,這天通常是農曆15月圓前後。
台灣的陸蟹主要為地蟹科(Gecarcinidae)、方蟹科(Grapsidae) 種類,常見的地蟹科有凶狠圓軸蟹(Cardisoma canifex)、毛足圓盤蟹(Discoplax hirtipes)、圓形圓盤蟹(Discoplax rotundum)、紫地蟹(Gecarcoidea lalandii); 方蟹科有格雷陸方蟹(Geograpsus grayi)、毛足陸方蟹(Geograpsus crinipes)、奧氏後相手蟹(Metasesarma aubryi)、盧氏後相手蟹(Metasesarma rousseauxi)、中型仿相手蟹(Sesarmops intermedium) 等等。
根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與國外學者合作調查,發現墾丁國家公園海岸林擁有多種陸蟹,尤其香蕉灣海岸林陸蟹歧異度在全球已知的陸蟹棲地中高居世界第一,1公頃面積內即能找到二十幾種陸蟹,堪稱陸蟹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天堂樂園。墾丁國家公園擁有如此獨特的陸蟹資源,不但有利政府善盡生態保育的義務,亦有利於發展國際級的生態旅遊。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墾管處)為此委託專家學者規劃一系列的保育陸蟹生態資源的生態構法,近幾年來也不斷推廣相關的生態旅遊活動,成功降低相關盜獵活動而備受好評。






墾丁陸蟹長城喊停


人物介紹-范欽慧

范欽慧


 國立政大新聞學系學士、美國雪城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碩士。曾在經典雜誌、中國時報、國語日報科學版、環境電子報撰寫專欄,撰寫主題包括人與土地的情感建構,倡導「生態教養觀」,鼓勵父母陪伴孩子走入自然;並致力推動「海洋教育」及「生命教育」,作品「護送螃蟹過馬路」獲選為南一版小學五年級國語課文;近年積極投身於聲景科學與藝術人文教育,及持續進行自然生態的科普寫作。






2019年10月5日 星期六

人物介紹-蓉子

        蓉子(1928年5月4日[1],原名王蓉芷江蘇省揚州人。為藍星詩社詩人,主持後期《藍星詩頁》及《藍星一九六四》的編輯工作。代表作品為《青鳥集》。

        蓉子生於1928年。生長在基督教家庭中,又喜愛讀中國古詩,受到基督教聖詩與中國詩的影響。自小學、中學起就愛好閱讀詩,並嘗試創作詩文。早期詩風受到「五四」以來大陸詩人的影響。最早接觸的作家為冰心,曾被中學同學稱為「冰心第二」。曾受教於江陰輔實女中附小、輔實女中、省立楊中、上海華東區基督教聯合中學、南京金女大服務部實驗科、建村農學院等學校。畢業後短暫擔任過教師,後考進南京國際電臺,1949年隨著工作單位一同遷台。

        來台後,對陌生環境的新鮮感促使她在1950年代開始創作詩,受到許多前輩的讚賞,1951年正式發表在報刊上。1953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青鳥集》,廣受讀者歡迎。1955年與詩人羅門結婚。然而後來因不適應現代主義思潮的進入加上走入婚姻家庭,有一陣子並未提筆寫作。幸而蓉子後來逐漸習慣家庭生活,也接受了現代主義文學的思想,1961年出版了與以往完全不同風格的第二本詩集《七月的南方》。此後的作品相較前期更加注重現代主義詩歌中所強調的意象。


        曾參加藍星詩社,主持後期《藍星詩頁》及《藍星一九六四》的編輯工作。 曾任中國婦女寫作協會值年常務理事中國青年寫作協會常務理事兼詩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

        蓉子在文學界裡的成就與貢獻有目共睹,更被稱為「現代李清照」、「不凋的青蓮」,「自由中國詩壇祖母輩的明星詩人」。余光中更讚賞她為「詩壇上開得最久的菊花」。

        創作以詩、散文為主,詩作尤豐。1953年出版的第一本詩集《青鳥集》,為戰後第一本女詩人專集,其後創作不斷,被譽為詩壇「永遠的青鳥」。

        曾獲頒國際婦女年國際婦女文學獎、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第一屆文學成就金鑰獎、英國國際學院榮譽人文碩士、世界文化藝術學院榮譽文學博士、國際詩人獎及國家文藝獎等獎項。[3]在第一屆世界詩人大會與羅門獲「大會傑出文學伉儷獎」並接受菲律賓總統大綬勳章。1970年名字被登入在倫敦出版的《世界詩人辭典》中 。

        蓉子的詩風可分為前期和後期。早期以《青鳥集》為代表,句法活潑玲瓏,節奏輕柔,意象單純明澈,結構嚴整穩妥,抒情風貌含蓄。在《七月的南方》與《蓉子詩抄》相繼出版後,蓉子的詩風有了轉變。在現代新審美觀與新觀物態度的影響下,逐漸遠離了《青鳥》時期單純雋永的抒情世界。蓉子開始強調深入的思考與知性,向內把握住事物的真實性,追求精神活動的交感作用,使作品在現代藝術的新領域裏塑造交錯繁美與帶有奧秘性的意象。

補充資料-南方澳漁港

展示照片
        南方澳人口數約八九千多人,其中從事漁業的人口有80%。南方澳漁港三面環山,地形隱蔽且近漁場,為天然良港,與其對面的島以砂洲相連成陸連島,因而造就成一道天然防波堤。該港在日治時期便是一個已完工的漁港,對面的南天宮則為當地的信仰中心。
        1998年通車的南方澳大橋是宜蘭縣政府針對南方澳漁港之長遠發展,於第三漁港外側進出航道上方規劃設計一座跨漁港航道拱型鋼橋,取代舊有駝背橋,以解決大型漁船無法通行之困擾,提昇南方澳漁港發展競爭力。造型優美之拱型鋼橋,除作為豆腐岩海岬及東側新建碼碩對外連絡之捷徑,與現有環港道路形成環狀網路,促進漁港之整體發展。更增添南方澳漁港一特殊景觀。
        2010年10月21日梅姬颱風帶來豪雨,造成南方澳有史以來最嚴重之土石流災害。
        2019年10月1日發生南方澳大橋坍塌事故,造成6 死12傷1失蹤,造成原因尚未釐清。






南方澳漁港的興修過往

2019年10月1日 星期二

20190920之508小天地-家長日御守製作

        升上新的年段,希望每位508的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目標,配合接踵而來的家長日與教師節,我們以給自己一個字開始,期許自己的未來;接著延續一個字的祝福,帶入御守的概念,將祝福寫在御守中,將這份珍貴的禮物贈送給家人以及老師。

        對老師來說,這是一個新的主題教學,心裡覺得很新鮮;接著,看著508孩子們努力製作,有些同學帶了許多稀奇古怪的裝飾品前來,不僅把自己的御守裝飾得獨特漂亮,更發揮分享的美德,把裝飾品分享給不足或沒帶的同學,讓大家都有機會把自己的作品做好、做漂亮。這一份分享,老師看在眼裡著實感動,班級中的好氣氛就是從平時大家分享合作開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