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汙水處理與珍惜水資源


污水處理是處理水污染的重要過程。採用物理生物化學的方法主要對生活污水以及工業廢水進行處理以分離水中的固體污染物並降低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和富營養物(主要為化合物),從而減輕污水對環境的污染。它的目標是生產環境安全的液體廢物流(或經處理的污水)和固體廢物(或污泥處理),適用於處理或再利用(通常為農場的肥料),污水經過多重淨化後甚至可達到食用水的標準能再供飲用。
在廣義上,污水處理也被定義為廢水處理——包括工業廢水的淨化處理。在大部分城市中,一部分含有有機污染物和富營養物的工業廢水會通過污水處理廠進行二次處理來減少有機污染物排放量。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人物介紹-蕭煌奇

我看見音符的顏色--盲眼歌手蕭煌奇的故事

口述 / 蕭煌奇
撰文 / 劉永毅

第一位獲選「十大傑出青年」的盲人歌手,勇敢唱出最動人的生命樂章!

「對大部分的朋友來說,煌奇當然不只是一個朋友,他更像是一種啟示,一種 ……跌倒了要爬起來的啟示。一種生命是曼妙芬芳沒有權利抱怨的啟示。如果你覺得他只是一個唱歌的人,那就太浪費了!」      ~~陳昇
他出生時全盲,四歲時動手術成為弱視後才見到光亮。雖然無法看得太遠,天生樂觀的他卻又學柔道、又玩音樂,眼中的世界無比遼闊!

十五歲那年,上天卻開了一個大玩笑──他因用眼過度而永遠失去了視力。在重見光明多年之後再度失去光明,是多麼殘酷的折磨!他覺得自己被世界所拋棄,悔恨、痛苦、恐懼……種種情緒交織成一張大網,而他,則深陷其中。

就在這個時候,最愛的『音樂』成了他最大的支柱,幫助他走出黑暗的角落。他決心不要向命運低頭,因為盲人除了看不見之外,一樣有權利、也有能力實現夢想──他要讓更多的人聽到自己創作的音樂!

於是,音樂開啟了一扇窗,讓他重新找到失去的光明!歌聲詮釋了心情,讓世人聽見他無懼黑暗的勇氣!當指尖在琴弦上輕輕撥動,他比常人更看清了自己的道路,而生命的樂章也已燦然溢出繽紛的顏色!

蕭煌奇
E世代的盲眼歌手,1976年生。他除了詞曲創作、演唱外,也是一位柔道高手,曾多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性柔道比賽。

他出生時因先天性白內障而全盲;四歲動了眼部手術後成為弱視;高一時因用眼過度而終於永遠失去了視力。但是這位熱愛生命的大男孩並不因此而自暴自棄,高中畢業前,他組成了台灣第一個視障音樂團體──『全方位樂團』,並且擔任團長、主唱及薩克斯風手,以豐富的詞曲創作歌頌人生!

他最大的願望是參與唱片製作及進入流行樂團,出版個人專輯,並與好友一同在音樂的領域中有所發揮,做自己的音樂。

『為夢前行,你我並無不同!』就是這樣的一個信念,使他在追夢的道路上勇敢邁進!


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

人物介紹-羅貫中

羅貫中(1320年-1400年)[1],名,字彥直,另一字貫中以字行,號湖海散人初通俗小說家,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但他的籍貫在文學界和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一說是東原(今山東東平[2][3],一說是太原(今山西太原)[4] ,一說是廬陵(江西吉安)[5],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6],後兩者不可確考。近年雖由於在山西省祁縣河灣村發現了羅貫中之家譜,以及個人使用的印章,但並未說明其人為三國演義的作者[7][8][9]。據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確有羅貫中,卻是另一個雜劇家羅貫中(約1323年-約1397年)[10],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最為可能是山東東平[10][11]
關於羅貫中太原說,主要見於明朝賈仲明的《錄鬼簿續編》,其他史書不見記載。有研究說《錄鬼簿續編》不是賈仲明所寫;也有研究說《錄鬼簿續編》存在抄寫錯誤,將"東原"抄成"太原",而且歷史上有一段時間今濟南長清為中心毗連東平的一帶正叫做「東太原」。有關他的許多事蹟多為民間傳說,因而一直以來眾說紛紜[12]。對於太原說實有一個致命缺陷,如果羅貫中是山西人,在《三國演義》中為何對山東境內的瑣屑歷史人物如此熟悉和感興趣。有研究認為作者對「東平府」和「太原府」熟悉、認知乃至熱情的程度是很不一樣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對「東原」有某種「故土」情結[13]
一般認為,《水滸傳》也是由羅貫中幫助整理修改的[14]。另外一種說法是,《水滸傳》的後半部是他寫的[12]。《水滸傳》的後半部,在一百回版本是三十回,包括了招安,征契丹和征方臘,在一百二十回版本還包括征田虎、征王慶。《水滸傳》的後半部有時也稱之為《征四寇》,比較吻合羅貫中的「忠君」思想。
羅貫中8歲開始在私塾四書五經。14歲時母親病故,於是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但是羅貫中對商業不感興趣,在父親的同意下,他到慈谿隨當時的著名學者趙寶豐學習。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羅貫中辭別趙寶豐,到張士誠幕府。第二年在羅貫中的建議下,張士誠打敗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進攻。同年,張士誠的弟弟兵敗被元朝俘虜,張士誠只好投降。降元後,張士誠貪圖享樂。到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看到蒙古人沒落,又再次稱王。包括羅貫中在內的許多幕僚都建議暫緩稱王,但是不被採納。羅貫中自此對張士誠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
路上他遇到同鄉賈仲明,得知父親已經逝世,繼母改嫁,便不再打算回老家。在河陽山(今日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他遇到了正在撰寫《水滸傳》的施耐庵。羅貫中非常贊同他寫書勸世的主張,於是拜施耐庵為師[15]。此後,羅貫中一直陪伴在施耐庵旁邊,幫助抄寫書稿。隨後自己也開始撰寫《三國演義》,並得到了施耐庵的許多指點。
另說:羅貫中也在張士誠處任職[16],士誠敗歿,奉朱元璋令,遂專心著作出三國演義,感化風俗人心。
元惠宗至正二十六年春(1366年),羅貫中的老師趙寶豐去世。羅貫中趕往慈谿祭奠。幾個月後,施耐庵為躲避兵亂全家遷往了興化。羅貫中找不到施耐庵,就在河陽山繼續寫《三國演義》。
當羅貫中打聽到施耐庵下落,準備投奔時,正巧趕上施耐庵因《水滸傳》而被朱元璋禁錮。於是羅貫中趕往金陵,找到了施耐庵的好友劉伯溫幫忙營救。經過一年多後,施耐庵終於出獄。羅貫中僱船送他回興化。但是由於施耐庵途中染病,羅貫中陪伴他在淮安養病。不久施耐庵去世,羅貫中幫忙料理了喪事,然後帶著《水滸傳》書稿去福建建陽找人刻印。
但是在建陽無人敢承印《水滸傳》。他沒有辦法,只好到杭州暫時住下。在這裡他整理修改了《水滸傳》,也有人說《水滸傳》後三十回就是這時完成的。同時他還改定了自己的《三國演義》,又寫了《三遂平妖傳》二十回,病逝在杭州







人物介紹-琦君

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本名潘希珍又名希真,小名春英浙江永嘉縣瞿溪鄉人(今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中華民國當代文學作家。琦君的作品以散文為主,由於琦君的散文大多是描寫她自己從年幼到老年的生活,因此相當受歡迎,亦涵括小說、評論、合集、論述、翻譯及兒童文學繪本,其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文日文韓文等多國語言。琦君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琦君的散文多次被選入中華民國的中學國文課本,小說《橘子紅了》曾被台灣的公共電視台改拍為電視劇。 琦君寫作的風格以溫柔敦厚見長,多是懷舊文學作品。


  • 1917年,琦君出生於浙江永嘉縣瞿溪鄉,小名春英,童年在農村度過,上有兄長一位。因親生父母早逝,兄妹倆就過繼給伯父,由伯父潘鑒宗與伯母葉夢蘭扶養長大,潘、葉即是琦君文章中所提到的父親與母親。伯父本名國綱,民國初年在浙江、福建一帶擔任師長,本身允文允武,家教也十分嚴厲,琦君小時候要背詩、背詞、背古文,背不出來往往要挨打。一直到晚年,她還記得,有一次,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到家裡來,孩子不能出去見客,她就躲在門縫裡偷看,看著那派威嚴,恨不得跑出去跟當時還很年輕的蔣先生握手。想到家裡規矩那麼多,琦君心裡有氣,想著要把這些都記下來。
  • 1921年,開始受教於家庭教師葉巨雄,研讀詩經、唐詩、孟子、論語、唐宋古文等中國古典文學數年。
  • 1927年,唯一的親哥哥在北京因病過世。
  • 1928年,舉家遷居杭州。1930年,考入弘道女中。
  • 1935年,發表第一篇散文《我的朋友阿黃》於《浙江青年》雜誌。
  • 1936年,進入之江大學中文系就讀。大學期間,受業於詞學大師夏承燾門下,飽讀中西文藝作品。「琦君」筆名的由來,是因夏承燾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稱。
  •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潘鑒宗與葉夢蘭接連因病過世,琦君遂成潘家支柱。
  • 1941年,大學畢業,任教於上海匯中女中。1943年,返鄉任教於永嘉縣中(今溫州二中)。
  • 1945年,抗戰勝利回杭州,任教於之江大學,兼任浙江高院圖書管理員。而後轉入蘇州法院擔任機要秘書,開始了往後數十年在司法界與教育界並行的工作。
  • 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擔任高檢處四等書記官,之後轉任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同年,發表來台後的首篇散文《金盒子》於《中央日報》。
  • 1951年,與李唐基結婚,兩人育有一子。
  • 1954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琴心》。
  • 1969年,自法院退休。
  • 1977年,隨夫留居美國。1980年,自美返國,任教於中大中文系。1983年,再隨夫留居美國。
  • 2001年,返回浙江永嘉,參加「琦君文學館」開館典禮。
  • 2004年,與夫婿返台,定居於台北縣淡水鎮
  • 2006年6月7日凌晨4點45分病逝於台北市和信醫院,享壽88歲。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20181212之613的日常-三重分區班際大隊接力比賽

今天是雙十二,當大家在瘋購物的時候,613正在三重體育場瘋跑步!
謝謝613帶老師來到這榮耀的殿堂,見證你們豐厚的實力。這是老師第一次有機會踏上這舞臺,陪你們追逐屬於集美的跑步夢。
從五年級大隊接力拿下冠軍的那一刻開始,我們便開始期盼能和612學長姐一樣,代表集美出賽,為校爭光。終於在六上期初,上完了游泳課,贏回了拔河第五名後,我們開始了一連串的忙碌:除了每天的體能訓練,耀升老師幫大家測跑速、修步態、練呼吸、模擬賽道……大家都認真的練習,一心想著勝利。練習過程中,老天爺也給了大家難題,不論豔陽高照,還是陰雨濕滑,我們嘗試了各種類型,增進了各方實力。
今天,613全班首次站上400公尺正式賽道,看著一片寬闊無邊,看著場邊高手如雲,有機會與這群各校精英同場較勁,613也是不容小覷的,不是嗎?
預賽時,宥靜在第一棒為我們打下好基礎,之後在一陣混亂爭奪順位後,由男生殺出重圍,一馬領先到奪下分組第一,加油區的大家開心的大叫;緊接著的決賽,面對神鬼級的對手,大家更積極努力,秒數比預賽更快,雖然與市賽資格擦肩而過,但仍以第三名坐收,表現很精采,很有大將之風。
賽後,老師看見你們淚水中的不甘!這一幕,讓人好心疼!寒風中的淚水,有些淒苦,不過,孩子們,你們已經盡力了,就接受結果,享受比賽,我們創下了集美的紀錄,也為自己留下畢業前一份美好的禮物。
今天謝謝所有協助613的好心人兒:
訓練師傅:張耀升老師
行政支援:李安佩主任、廖怡佳組長、廖友惠組長、吳欣穎組長、陳秀貞組長
友情打氣:612梁宏祥老師及全班學生、614紀柔安老師、615羅勝豐老師、112姚嘉如老師、田徑隊許景傑教練
現場陪同:東憲媽、昱任媽、柏勳爸媽、緯楷緯甯媽、舒涵媽、妍安媽、又寧爸、文瑄媽(漏掉快告訴老師)
門口通知:警衛叔叔
這場比賽是結合了眾人之力完成,順利落幕,感謝幫助613的所有好心人兒,未來613除了持續鍛煉,超越自我極限,也要當個為他人造福的好人哦!




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人物介紹-張曼娟

        張曼娟(1961年3月20日臺灣作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2011年9月起出任行政院陸委會香港事務局新聞組組長兼香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原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組長。
        1961年生於臺灣,出生地為臺灣臺北市文山區。畢業於私立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今世新大學)五專部報業行政科、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碩士、博士。曾獲第三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小說首獎;中華民國教育部「文藝創作」小說第一名;「中華文學散文獎」第一名及中興文藝獎章。
        世界新專報業行政五專科畢業後,在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修中國文學,畢業後留於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直到攻取博士碩士學位。初期在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任教,後來在東吳大學中文系教學長達十年。1997年8月應邀至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曾任職東吳大學中文系專任教授,教授古典小説、現代小説、現代散文等課程為主。(2014年7月於東吳大學辭職。

  • 從小就很聰明,五歲半就入讀小學,喜歡說故事給人聽。
  • 喜歡閱讀及詩詞,最愛閱讀瓊瑤的作品。
  • 她覺得自己某一部分很小孩子,包括自己孤僻、自閉的個性都是,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能量去應酬人,但是從小到大,甚至到現在,都能一直和小朋友相處得很好,這也是為什麼她很喜歡小孩的原因,因此她認為有一部分的自己沒有長大。
  • 在高中聯招時被狠狠淘汰,只剩私立高中與五專這兩條路可以抉擇,為了再也不要考聯考,下定決心選擇五專這條路。個性孤僻的她,在進入五專後,讓她只是每天過著上學、放學的規律生活,生活在自己的狹小空間。直到五專四年級時,遇見一位鄉音很重的國文老師,這才使張曼娟封閉的世界打開一道入口,得以灑進溫暖且燦亮的陽光。因為這位國文老師在發作文時,她的作文成為壓卷,更重要的是稱讚她是一朵奇葩。